“小作坊生产烟花爆竹的时代慢慢的变成了历史。如今,在国家对这一产业要求十分严格的情况下,如果不按照‘五化标准’和‘十条规定’进行生产,那只有死路一条。”这是余庆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速,在领衔主抓这一产业过程中的深切体会。
在“五化标准”的框架下,凡是入驻园区的企业一定面对几道“高门槛”:每一家公司的投资不能低于2000万元;企业一定用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作为安全设施建设;规划占地的安全区域不能低于200亩;设计产值必须在1亿元以上。否则,一切免谈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整个园区投入安全设施建设的资金已达到1.7亿元。
由于安全设施建设资金到位,从而确保了防爆、防火、防雷、防静电等设施的完备;确保了中转库、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满足生产安全的需求。
除此之外,对于园区的规划设计也是一道“高门槛”:凡是没有甲级资质的单位仍然是一律免谈。据了解,该园由贵州省化工设计院和江西省赣安安全技术服务公司,严格依照国家的“五化”标准做设计。厂房和仓库的设计、结构、材料以及防火、防爆、防雷、防静电等安全设备、设施均符合国家GB5061—2009标准和规范。
同时,生产设备、工艺和产品品种、规格、质量同样符合国家标准。其中,在设计时还高标准设计建设了“三库”,有效解决了制约烟花爆竹生产公司发展的瓶颈。由于充分吸收过去生产管理中的安全管控经验,从而确保了设计项目的生产安全得到可控。
再好的设施也要由人来掌控。对此,该园区十分注重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培养。据了解,近年来,已先后通过人才引进、选调等方式吸收了化工、安全等专业人才充实到安监局,并成立了一支驻园监管执法中队。县里各相关职能部门均成立专职科室服务园区发展和安全生产。
余庆县还特别强化企业主体责任,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防火、防爆、防雷、防静电等措施。杜绝企业超许可范围、超人员、超药量、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以及分包转包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。不仅如此,这家园区内的所有企业还一律要求产品实行打码登记,严格出入库登记、流向等管理。同时,园区和安监局还建立了远程智能化的管理系统,安排专人对企业的危险生产工序进行监控。
从2015年起,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烟花爆竹的生产,必须全部采用“无药插引”和“机械装药”的新工艺,并要在专门的抗爆房间实现机械化装药。余庆烟花爆竹产业园从建园以来一直严格遵守这一新规定。
“引线”是生产烟花爆竹的一个重要部件。这一最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,过去由于采用十分原始的“干法”生产,不仅每一间工房严格限制用药量,而且敏感度非常高,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。同时,由于在加工时粉尘大,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。
入驻余庆烟花爆竹产业园的企业,彻底淘汰这一落后工艺,采用“湿法”生产“引线”工艺,不仅将以前的用药量由0.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公斤,更为关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。
前不久,省安监局副局长孙晓东在该园区检查安全生产时,做了这样一个试验:他用打火机点“湿引线”,结果怎么也燃烧不起来。由此说明工艺的改进对公司实现安全生产是多么重要。
从事烟花爆竹行业已经22年的重庆投资商人徐大军,在谈到生产“引线”这一工艺的变化时显得很激动:“过去在老家玩的是‘小打小闹’的家庭式小作坊生产。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,加之缺乏安全意识,年年都要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,有时是群体群伤,血淋淋的教训必须深刻汲取。如今,入驻产业园区后,企业严格按照‘五化标准’和‘十条规定’进行生产,不仅安全系数得到了明显提高,而且经济效益也同样得到了提高。”
美景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光华,这位曾经在湖南省浏阳市从事了30多年的工程师,在谈到烟花生产的工艺流程时说:“过去从‘卷筒—洗筒—打泥底—插引—装药—固影—结鞭—包装’等全部依靠手工操作,不仅劳动强度大,且安全风险隐患非常严重。现在这些工艺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,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,更为关键的是降低了安全风险。”
在园区内的天龙引火线有限责任公司,河北投资商人郭杰说,他们企业的生产环节从“混药—制引—绕引—晒干—收引—成品—包装—入库”,过去都是采用“干法”,现在全部改成“湿法”工艺,安全风险得到一定效果控制。据了解,对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,入驻园区的所有企业均由过去的人力板车改为直流电瓶车,同时不允许交叉运行。
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徐速说:“烟花爆竹生产机械设备的应用,大幅度减少了生产工序和从业人员,减少了作业人员与药物的直接接触,有利于提高烟花爆竹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。”